&esp;&esp;大头还是数学,升级为8级的精英级,投资额度高达25万学霸积分。
&esp;&esp;“还差近16万点学霸积分,去哪里搞啊?话说已经发出去的五篇论文,能不能赚够16万点学霸积分?”
&esp;&esp;根据经验,沈奇知道论文被正式刊登后,他才能收到系统奖励的学霸积分。
&esp;&esp;等着吧,有什么办法。
&esp;&esp;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,论文质量越高,刊登的期刊越牛逼,成就当然越显赫,学霸积分只会多不会少。
&esp;&esp;刷论文数量,还是做论文质量?
&esp;&esp;这是个问题。
&esp;&esp;两全其美的方式是大量发表高质量的论文,第一季度在ann-ath(数学年刊)上发个篇,第二季度在acta-ath(数学学报)上刷他的七八篇,三四季度转战v-ath(数学发明)和jas(美国数学会杂志),每年在国际四大数学期刊上保证几十篇论文的发表量,这得有上百万,甚至几百万学霸积分的年收入了吧?
&esp;&esp;朝这个目标努力吧少年!
&esp;&esp;沈奇设定一个小目标,然后投入战斗。
&esp;&esp;先完成鲁教授给的数分课题。
&esp;&esp;参考资料收集是一份相当耗费时间的工作,收集路径体现了一位论文作者的核心思路。
&esp;&esp;四处撒网、看到什么下载什么,说明论文作者两眼一抹黑,自己也没有一个明确方向。
&esp;&esp;不管了,先写着吧,写到哪儿算哪,左手一个ac,右手一个pad,脚下搁着一个wifi,边写论文边查资料。这是非常业余的做法,看似忙成狗,实则效率低下。
&esp;&esp;沈奇好歹是数学7级的职业级人士,他不能这么业余,他的方向很明确,三个关键词,强奇异积分、调幅空间、齐次曲线,朝这些方向去搜资料就对了。
&esp;&esp;确定了参考文献收集方向,剩下的就是时间问题。
&esp;&esp;“jkfalls,这人是谁?哦,普林斯顿的,他这篇博士毕业论文写的还不错,收藏。”
&esp;&esp;“tnataka,这是个鬼子吧,东大的,整篇论文只有一个式子管用,先收藏吧,到时候我可以直接引用这个式子,自己证明一遍,至少得一个月啊。”
&esp;&esp;“gong,cw,这位是我的嫡系师兄啊,it的,没错,是我师兄龚长伟,这篇论文……先收藏吧,龚师兄主攻的是数论,友情收藏,也许以后能用上。”
&esp;&esp;“swhawkg,剑桥大学,这位论文作者是……斯蒂芬-霍金!”
&esp;&esp;沈奇搜着搜着,搜出一篇数学论文,霍金写的。
&esp;&esp;霍金是物理学家,同时也是数学家,他写的这篇数学论文被《英国数学文摘》收录于1987年,即《时间简史》出版的前一年。
&esp;&esp;在那段时间,霍金只有两根手指可以勉强活动,和助理交流依靠语音合成器。
&esp;&esp;霍金的助理是个有学问的人,并且很懂霍金。
&esp;&esp;霍金患病后的论文、科普书籍的起草工作主要靠助理完成,霍金提供核心思路,通过语音合成器传递给学术助理。助理或许不止一位,可能是一个团队。
&esp;&esp;“霍金写的这篇数学论文翻译成中文应该是,与薛定谔算子相关的里斯位势算子的交换子的有界性?大佬果然是大佬,光是论文名就复杂的让人窒息。”
&esp;&esp;沈奇收藏了霍金的这篇数学论文,霍金的数学底子同样扎实,描述宇宙、描述时间、描述物理学,唯一的工具只有数学。
&esp;&esp;并非友情收藏,沈奇敏锐的发现,霍金发表于1987年的这篇基于薛定谔算子和里斯位势算子的数学论文,其中有至少一个证明,可以引用到自己的新论文中。
&esp;&esp;霍金的这个证明,沈奇看懂了,烧死了不少脑细胞。
&esp;&esp;剩下的一个重要证明和一个核心式子,沈奇看不懂。
&esp;&esp;看不懂就无法引用,否则会贻笑大方。
&esp;&esp;这也验证了丘成桐先生的观点:“好的数学论文必然被极少引用,因为多数人看不懂。所以数学期刊的if普遍偏低。”
&esp;&esp;不管如何,沈奇至少读懂了霍金成于其学术巅峰时期的一个数学证明,他的理解能力强于大多数同龄人。
&esp;&esp;好的论文离不开好的引用,